首页热点问题发现等你来答
我要提问

.在高考题型中,感情基调的比较一般有哪几种情况?

提问时间:2023-02-15 19:02 | 栏目 分享 举报已浏览【7120】次

在线等,谢谢!

匿名网友 2023-02-15 19:07 精选回答

在高考题型中,感情基调的比较一般有哪几种情况感情基调:欢快、忧愁、寂寞、伤感、恬淡、闲适、激愤、坚守节操、思念。常见主题:忧国忧民、怀古伤今、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忆友怀旧、思乡念亲、离愁别恨。不同诗歌类别感情不同:边塞征战诗,有建功立业的渴望,有报效祖国的激情,有抒写征士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有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有反映对帝王开边的不满和惊异于塞外绝域那种迥异于中原的风光;即事感怀诗,古人常以“即事”为题写诗,因一点事由生发,抒写心中的感慨,如怀亲、送友、思乡、赠人、人生感悟、闲情逸趣等;咏物寄托是古人赋诗的普遍现象,或借诗歌以抒写怀才不遇、沉居下位之苦;或感发其报国无门、不为当道所重之愤;或逞其离愁别绪、物是人非之感;或叙其命运无常、孤苦无助之难。怎样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呢?一、审视文题标题往往是文章的“眼睛”,透过这眼睛,往往比较容易把握作者的感情,朗读时就比较容易把握感情的基调了。如《周总理,你在哪里》就是深情呼唤式的。带着这种情感,呼唤、寻找深情思念。二、熟悉作者主要指了解作者写作的时代背景,也有利于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如《海燕》,了解了高尔基写作的时代背景,懂得了作者赋予海燕以革命者的象征,以赞颂的笔调讴歌革命者,讴歌革命风暴。则朗读时的情感基调应是激昂的,朗读者在读“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象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一句时,应当充满自豪与骄傲,以宏亮清晰的声音,以低缓激动的语调来显示一种磅礴大气,使听者一开始便被海燕的勇毅打动,为一种激昂的正气所感染,自然而然地鄙弃海鸭、企鹅的生活方式。三、捕捉形象古诗塑造的人、景、物等物象,其所蕴含的“冷、热、哀、怨、悲、愁、忧、喜、伤”等人格化的情绪,即作者感情世界的窗口。古诗意境含蓄,是诗人的主观情感和客观的生活图境融合而成的一种艺术画面,我们可借助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表现手法的情与景的对应规律,借助联想、想象、涵咏意会,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进而分析推理出诗中的物象所折射出的感情色彩、观点态度。四、抓关键词古诗中比较多“愁、泪、忧”等词,所以比较容易读出感情出来。如朱自清《春》文中出现了“盼望、赶趟儿、高兴、笑”等词,学生比较容易把握欣喜、激动的感情基调去朗读。五、定格画面如写景抒情的散文,朗读时要注意景与情的联系,定格画面。这类文章,多属于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赞美的文章,所以多采用亲切轻柔、欢快的朗读基调。例如《画山绣水》一课,朗读“漓江的水”这一画面时,“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的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就应采用轻柔、欢快的基调才能读出那种“柔情似水”的情感。把握了作者写作的感情基调,读者朗读时就比较容易读出感情,就会避免朗读简单化,如“你能读得再轻一些吗?”“你能读得再静一些吗?”也能避免肢解文章,如不顾一篇课文的整体感情基调,把课文中的每一个词语、每一个句子都给独立出来,让学生读出“悲伤”“高兴”等这样那样的感情;更能避免模仿感情,如有些教师认为录音磁带中的课文朗读是典范,于是就不厌其烦地让学生跟着录音读,或者一遇到疑难处就说“听听录音,学一学”。更有甚者,整个教学过程就是让学生学一段,听一段。这样,学生一节课都在模仿中渡过,毫无乐趣可言。总之,朗读就是要以情感人,这个“情”既包括作品中作者要表达的情感,也包括朗读者对作品内容的深切体味,以及对作品中的情感的再创作。朗读还要以“情”定“调”。“调”是“情”的语言表现形式,也可称“情”是内容,“调”是形式,形式是为表现内容服务的。二者是相辅相承的。把握了作者的“情”,就能定好读者的“调”。

站长郑重提示:以上回答来自互联网网友,仅其代表个人观点,请谨慎参阅。

求教:求名次,第一个条件以年级排列,第二...

“求名次,第一个条件以年级排列,第二个条件以分数。”这话说的不严谨。应该这样说:“求:1、年级总分排...
1789 阅读 124 点赞

初中一年级数轴

(1)A:-4-t B:-2+2t  C:3+5t(2)d1=(3+5...
1590 阅读 85 点赞

请问这个投出人数是不是投档人数?,十万火急

投出人数,等于送档人数。基本等于已录取人数。
1937 阅读 60 点赞

纸质照片

可以做到。缺点是,需要翻拍,即便进行修改,也不会达到原照片的清晰度,只能是接近。回答完毕,顺祝生活健康快乐!
1808 阅读 114 点赞

电工期末考题

I=(U-Us1+Us2)/(R1+R2)=(5-6+14)/(2+3)=2.6A。
1942 阅读 106 点赞
最新问答
1南京本科毕业多久能评职称呢? 63 阅读 · 3 点赞
2中专生毕业后,能否考读大专? 89 阅读 · 14 点赞
3成都名师荟有几个校区? 81 阅读 · 12 点赞
4成人高考自己报名还是找机构报名? 41 阅读 · 14 点赞
5四川美术生,专业课预估240左右,可以参加校考吗? 56 阅读 · 11 点赞
6艺考结束了,是回学校还是去全日制? 106 阅读 · 15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