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印象当中,湖北省会是武汉,但是有人说,湖北省会不是一直在武汉,曾经在别的地方也是省会,只不过后来迁走了,说,荆州恩施州,都是曾经的省会,那湖北省会到底迁走过没有?又是从什么地方迁到了武汉?
湖北省境内做过省会的地方很多,列举如下:江陵又名荆州城。今为荆州市和荆州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秦属南郡,治江陵(今荆州)。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设立荆州刺史部。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分荆州,后归吴(为吴南郡治所)。晋代,荆州治所自永和八年(352年)起定治江陵(一说晋太元十四年(公元389年),荆州刺史王忱将荆州刺史治所定于此)。南北朝时,齐和帝、梁元帝、后梁、萧铣皆以荆州为国都。唐初属山南道,但中期成为陪都,升为江陵府(上元元年(760年),以江陵为南都,改荆州为江陵府),其后是荆南节度使驻地。五代十国时为荆南国都。宋代是荆湖北路的治所。元初丧失了湖广行省省会的地位,荆州为江陵路,属于河南江北行省,但保留荆湖北道宣慰司(位于行省和路之间的管理机构)和山南江北道肃政廉访司(地方司法和监察机构)驻地的地位。朱元璋在元末曾设有湖广行省荆州分省,之后地位与其他府相同。汉寿、夏口(今汉口)亦曾充当过荆州刺史治所。魏也有一个叫荆州的行政区,以宛(今南阳)为其治所。襄阳汉献帝初平年间(公元190年),荆州刺史刘表移州治于襄阳城内。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控制了南郡北部,置襄阳郡,郡治在襄阳城内。曹魏、西晋时,仍属荆州襄阳郡。东晋时,因雍州(今陕西一带)人避难流入襄阳等地,为安置流民,孝武帝于太元十四年(389年)以襄阳为中心侨置雍州。南北朝时期,宋元嘉二十六年(449年),划出荆州的襄阳、南阳、顺阳、新野、随等五郡为侨置雍州的实土,州治在襄阳城内。南齐沿仍。梁朝时萧祭以襄阳降西魏,西魏改称襄州,置总管府。本县属襄州总管府襄阳郡。北周沿仍。隋文帝时属襄州。隋炀帝时属襄阳郡。唐武德四年(621年),改郡为州。贞观初年置山南道,治所在襄阳城内。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属山南东道(治所仍在襄阳城内),南宋属京西南路(治襄阳府),之后地位与其他府相同。郧阳今郧县。据台湾的孤本《郧台志》记载:郧阳巡抚管辖范围在湖广境内有郧阳府、襄阳府、安陆府、荆州府;在河南境内有南阳府;在陕西境内有汉中府、商州和兴安州及四川的一些州县都属郧阳辖区。从郧阳巡抚的管辖范围来看,它实际上是一个中央直属的跨地区的省级行政军事机构。郧阳目前从狭义上讲是指郧县,因古郧阳府设在郧县县城,人们习惯将郧县称为郧阳。但从广义上说,郧阳又指郧阳府,它从明成化十二年(1476)开府,到辛亥革命终止,一共有436年的历史。其中郧阳巡抚直到清朝康熙十九年(1680年)被撤消,历时205年。武昌汉高祖六年(公元201年)置江夏郡。三国时吴黄武元年(222年)吴江夏郡治迁武昌(今鄂州)。二年(223)移治夏口城(今武昌区)。晋代为荆州、沙羡县、江夏郡等治所,隋开皇元年(公元581年)更名江夏县,开皇九年(公元589年)迁治郢城(今武昌)。宋为鄂州路治,元为湖广行中书省和武昌路治,湖广总督驻武昌。明为武昌府治,湖广总督及湖广布政使司驻地。清为湖北布政使司及湖北藩臬各司署驻地。1912年民国政府改江夏县为武昌县,为湖北省省会。1926年国民政府设武昌市。次年元旦,国民政府迁汉口办公,合三镇成立武汉市,称京兆区。1929年武汉分治,武昌市区属湖北省,为省会区。1937年复置武昌市。后几经合分,1949年武昌市与汉口市、汉阳城区合置武汉市,设武昌办事处。现为湖北省省会所在地。武汉市1927年1月,国民政府自广州迁至武汉,4月武昌市与汉口市(含汉阳县城)合并为武汉特别市。1929年至1949年几经合并变动。1949年合武昌市、汉口市和汉阳县城为武汉市,由中央直辖。1950曾为中央直辖市,中共中央中南局、中南行政委员会(初名中南军政委员会)驻地,驻汉口。1954年改为湖北省省会,驻武昌。恩施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1938年秋国民党军队武汉保卫战失败,战线西移,湖北省政府及所属机关于10月迁往恩施。1940年夏,宜昌沦陷,国民党统帅部为适应战局发展的需要,进行战略调整,把洞庭湖西北滨湖地区及湘西、鄂西广大山区共80余县划分为一个战区,成立第六战区司令长官部,驻节恩施。由此,小小的恩施山城成为湖北省战时省会、六战区指挥中心,直至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逐次迁离,至1946年元月迁毕,长达7年之久。此外还有1938年7月27日--10月27日,湖北省政府曾在宜昌办公。1949年5月20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在孝感县花园镇(今属孝昌)成立.1931年中共湘鄂西省曾设省会于监利周老嘴,瞿家湾(今属洪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