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等,谢谢!
第一,建好清洁卫生的环境,这是减少疫情的基础。应将公共卫生服务纳入社区公共服务,对社区中的生鲜市场、垃圾收集点、公共厕所、健身器材、小区门禁等加强清洁与消毒工作,减少疾病传播风险;将社区环境整治纳入社区治理,配合其他部门协同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改善老旧小区、城中村和城乡接合部等重点区域环境卫生。第二,立足长远,重视15分钟城市健康生活圈的规划与建设,为市民提供锻炼活动空间,实现有限空间的高效利用。比如,学校、单位的球场、运动馆等设施在周末或假期基本处于闲置状态,要充分发挥这些基础设施的作用。同时,应重视大规模疫情防控的公共卫生设施规划与建设。如果资源有限,应立足现有资源有效利用,重视学校、运动场馆建设与加固,在灾害来临时,可用于防灾避险的应急避难场所等。第三,提高基层工作人员能力建设。目前,城市社区会组织一些地震、消防等防灾演练,但很少有社区组织过重大传染病预防演练。在日常工作中,社区应对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危机事件等风险隐患开展全面摸排和系统评估,建立起应对灾害风险的“四单一图”,即社区灾害风险隐患清单、灾害脆弱人群清单、社区灾害脆弱住房清单、社区灾害脆弱公共设施清单和社区灾害风险地图,全面掌握社区在抵御灾害风险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做好社区防灾减灾工作。在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方面,以社区灾害脆弱人群的清单为例,在日常管理中做好高龄独居老人、残疾人、未成年人等详细精准登记,了解哪些居民需要特别帮助。第四,重视志愿者队伍储备建设。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过程中,众多党员志愿者成为基层疫情防控的稳定力量。为应对社区工作者紧缺问题,向社会借力,与社会力量形成合力。落实党员到居住社区报到工作,同时发动社区企业、商户、社会组织等,依据职业、专长等建立交通、通信、消防、居民管理、搜索救援、医疗服务等方面的志愿者队伍。重视志愿者队伍的急救、救难、撤离等技能培训和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演练。第五,提前做好应急物资储备。针对城市常见灾害与风险,鼓励居民做好家庭物资储备;联合社区卫生中心等储备药物、食物和帐篷等应急物资;通过签订灾前合作协议等方式,与驻区企业、社会组织以及商场、超市、餐厅等商户合作,做好实物储备,建立灾害来临时的物资供应保障渠道,以社区活动范围为中心,事先与学校、医院、图书馆等协调,建设和指定临时避难所。第六,推动部门间协同机制,促进信息共享共通,实现信息资源效用最大化。许多城市以网络为纽带,以云计算处理海量数据,建立起高科技支撑的信息系统,但部门之间信息整合、共享还不够。医疗系统和公共卫生系统快速实现信息共享是疫情预警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