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等,谢谢!
题主的“说法”不知“从何谈起”的?要知道“三线建设”是毛泽东时代的一件涉及到国家安危的“大事件”,在当时(上世纪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整个中国的中西部地区,国家有计划的将涉及到“国家命脉”的、重要的各类关键企业,分散安置在各个选定的地区,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三线建设重点工程”,三线建设是自1964年起在我国中西部地区的13个省、自治区进行的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是我国经济史上一次极大规模的工业迁移过程,三线建设的实施,为增强我国国防实力,改善生产力布局以及中国中西部地区工业化做出了极大贡献。大家能够看见的工程有十堰的“二汽”,天水的“长城”,......,这里,也包括了“六盘水的三线建设工程”。由于国家的正确决策和运作,才可靠的保证了中国在后续数十年来的稳定发展,从“必然性”的角度看,应当是“毋容置疑”的。三线建设用20年时间在我国中西部地区,建设了2000多家现代工矿业、企业及科研院所。三线建设为中西部地区建设了45个工业产品重大科研、生产基地,形成了包括煤炭、电力、冶金、化工、机械、核能、航空、航天、兵工、电子、船舶工业等门类比较齐全的战略后方基地。仅军工部门的工程技术人员就有20余万名。攀枝花、六盘水、十堰、德阳等一大批新兴工业城市,在荒原山沟里拔地而起,成都、重庆、西安、兰州、贵阳、安顺、遵义等一大批古老的城镇,在注入工业化能量后,拉近了与东部发达工业城市的差距。数百万建设者为此挥洒了青春和汗水,甚至是宝贵的生命。这种史无前例的工业化建设,在当代的中国,是难以想象的行为。第一代的老革命家的“远见卓识”,以及当时的“建设者们”的奉献精神,远非许多的“后人们”能够理解和接受的。题主有这样的“提问”也是可以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