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等,谢谢!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教师们纷纷尝试在课堂上组织小组合作。合作学习不仅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社会竞争新的主要内涵和当代人生价值的重要追求。但是很多小组合作都是停留在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而且较大部分停留在形式上,使语文课堂教学没有实效性。本文将结合实例,从课堂中学生应怎样学,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等,阐述如何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从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关键词:实效性合作正文:提高课堂的实效,就是在课堂40分钟获得最大的效益,达成教学目标即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也有不同的收益,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主阵地。作为新课程积极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的合作学习,不仅可以改变“唯师独尊”的“一言堂”形式,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最明显的特征之一,更主要的是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况,使之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情感、心理等全面健康发展。但是,在新课改的教学实践中,也有一些所谓的“合作学习”,学生犹如天马行空、谈天说地,表面热烈,实际收效甚微,诚如小学语文教育专家杨再隋教授说的:“不过是彩色的泡沫”而已。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善于合作学习,这是新课程改革的内在要求,也是培养学生发展能力的内在要求。那么,怎样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呢?下面结合教学片段谈谈怎样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提高语文教学中的实效性。片段一:《难忘的启蒙》的教学片段教师让学生分组学习时就提出了这样的合作学习要求:在自学阶段,每人都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其中的一个自然段,概括所学段落的主要内容,讲述一个重要的认识或体会,给其他组提一个他们组所学内容的问题。展示学习成果时组长是主持人,第一项感情朗读课文和第二项感情背诵课文由评委老师(由听课的几位老师组成)随机叫号读,因此,小组学习时人人都得练。第三项“概括所学段落的主要内容”和第四项“讲述一个重要的认识或体会”大家一起研究讨论,再由组长指定一人汇报,汇报的人在大家研究时要把大伙的意见记在纸上,集中大家的智慧。最后一项由组长安排好三个人分别提三个不同的问题。教师把要求和安排讲清楚后学生开始分组学习。大家认真地默读、思考、朗读,讨论,课堂气氛非常热烈。这一教学片段给我们的启示是:1、合作学习应该是有序的。合作学习要富有成效,在合作的方式上首先应是有序的,即是有组织的,有严密分工的。从教学片段来看,学生有分工,有合作;有组长的主持布置,有组员的分头准备;有学生的诵读和应答,有教师评委的评价。这样的组织形式是严密而有序的,严密而有效的组织形式就为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合作学习应该是交互式的。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在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文本的交流对话中进行的。3、合作学习应该是有效的。在教学片段中,在组长的组织下,每个成员都有具体的分工,人人有活干,没有旁观者。采用竞赛评分和组与组互提问题的方式,使得每一位学生都自觉主动地去学习和研究,以便评委老师随意地叫到自己时能有较好的表现,而且还要学得深透些。有序的,交互性的和有效的合作学习才会使学生的思维不断深入,在热烈的交流中知己知彼,智慧的火花不断闪现,碰撞,这样的学生交流才会有实效,也才达到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片段二:《自己去吧》的教学片段在朗读课文时,教师请四人小组合作朗读自己感兴趣的课文内容。教师话音刚落,小组里忙活起来。组员们开始为充当什么角色而争论不休,“我想当小鸭”“我想当小鹰”“我想当鸭妈妈”“我想当鹰妈妈”的叫喊声此起彼伏。好不容易达成一致意见后,一些人开始分角色朗读,另一些人却讲闲话,摆弄书本等,小组合作就在这样无序杂乱的状况下延续……一些教师由于对“合作学习”的认识不全面,常常使“合作学习”成为课堂教学的一种标签。本片段中,教师安排学生的小组讨论、交流活动,虽然表面热闹,但在小组活动中,为什么小组内会为“当什么”而费尽心机?很清楚,这些学生的潜意识里还是将自己看作单独的学习个体,根本不具备参与合作的心理状态;再者,为什么小组分角色朗读时有人开小差?如果教师明确合作分工,使每个学生在合作过程中担负明确具体的任务,而且个体任务完成的优劣会直接影响到小组合作质量的高低,这样一来,片段中“开小差”的现象会大大减少;低年级学生不懂得如何倾听,如何分工,所以各说各的,争先恐后地表现自己,学习较差的同学更多是成了陪衬和观众。由此可见,合作学习并不是绝对的,必须适时适度的应用,一堂课是否安排合作学习,安排几次,应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而定,而且小组学习需要教师的精心组织。当然,再好的课都会有瑕疵,这里只是就这课堂的片段进行分析,怎样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方法及好的模式有很多,但每个人的教学风格不一,所使用的方法当然也不一样,但也必须得在长期教学实践中去论证,最终达到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目的。通过以上的教学片段的分析,不难发现,要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教师成为一位优秀的课堂组织者、引导者,是前提条件。在具备了这个前提条件后,通过课堂教学教师有效地组织学生合作学习,两者有机的融合,相辅相成,来达到我们的预设,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目的。那么如何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呢?在教学实践中,我总结了以下几点:一、教师要努力转变意识,转换角色1、教师要坚决摒弃“唯师独尊”的观念和“居高临下”的架势,让学生从诚惶诚恐的师道尊严中解放出来,为学生合作学习创造必要的平等、民主、协商、自主的氛围,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放手发动学生。2、要强化服务意识。服务社会,服务家长,服务学生,这是教师的工作职责和职业道德要求。在新课程改革条件下,教师要甘当配角,为学生学习、发展搭桥引路,未雨绸缪。“俯首甘为孺子牛”,认真做好学生学习和学生发展的服务者、促进者。3、要积极投身新课程教学改革,自觉转变“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和自觉推行“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学习方式。按照新课程要求,教师不再是单一的讲授者,而主要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生探究的合作者,学生发展的引导者”。现在还有不少老师认为:“师不讲,生不会;师能讲,生能听,大家都放心”。其实不然,教师“全讲了”、“讲全了”,学生究竟能够学了多少?早就有美国专家研究认为:“我们所能学到的东西是----所读的东西的10%,所听到东西的20%,所看到东西的30%,视听结合能理解50%,与人探讨有70%的效果,亲身体验有80%的收获,教给别人后90%的东西是真正属于自己的了”。很显然,“教师讲,学生听”的效果并不理想。萧伯纳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互相交换各自得到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互相交换,各自都得到两种思想。”合作学习的效应是不言而喻的。二、合理分工,让合作学习有序、有效合作学习要做到有序、有效,首先必须组建好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中,各个层次的学生要搭配,并且要有明确的分工,如:组长、记录员、汇报员、操作员等等,都要安排好,争取人人都有事情可做。教师要善于选拔培养小组长,同时指导小组长对组内合作进行有序地组织和协调。每隔一段时间,对组内的角色要进行调配互换,以避免学生将注意力较多的放在角色上,缺乏实质的思维,达到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三、在合作学习中,激励学生人人说合作学习中,教师应该鼓励每个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而不仅仅是个别好学生“一展口才”。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起自信心,向学生渗透“说就比不说强”。教师要经常表扬敢于发表见解的学生。当学生在叙述表达时有说错了的,重说;有说不完整的,补充说;没有想好的,想好了再说;有不同意见,双方辩论。当学生在表述见解中出现一些逻辑不清、用词不当等情况时,教师不必立即打断学生的话语,也无须立即予以订正。可以等到学生说完之后,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或者请同学补充、订正。教师只需在关键处,适时介入,循循善诱,扶学生一把。教师要教会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学习过程的困惑处、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处进行分析、质疑;在概念的形成、算理的推导、解题思路的分析、动手操作的实践等过程中进行说理、交流,使学生学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同时,让学生感受、意识到到自己的表达水平在原有基础上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进而达到说得清楚、说得精辟、说得有思维价值。每个学习小组的组长要记录组员的交流情况,待到期末时与总评挂钩。四、在合作学习中,学会倾听倾听是合作学习的一种基本素养和基本能力,也只有认真倾听合作伙伴的发言,才能开启思维的火花,把握和升华知识。学会倾听,要三“心”:1、要专心听取别人的讲述,并跟随着别人的思路去思索,这才能真正听懂别人的话;2、要耐心听取别人的辩解,不要随便插嘴,不要随便打断别人的讲话,听完别人的发言之后,如果有需要才发表自己的意见;3、要诚心听取别人的忠告,边听边记录别人的发言,边听边修正自己的观点。五、适度调适,灵活评价合作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当然要让学生做主角,让他们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会用脑,学会承担,学会体验,学会发展。但是,教师有必要适度调适,适度引导。这里强调的是“适度”,不是越俎代庖。例如:当学生碰到疑难问题时,教师不要包办代替,更不要为了显示自己的“高超”而“指点江山”,只可适度启发、诱导;当合作集体需要信息资料时,教师不要直接提供,只可适度指出搜集线索;当学生合作讨论发生碰撞,彼此尴尬时,教师可适度滋润、重启气氛,而不必直接插手去化解;当合作组织之间竞争失序,教师不要急于去控制和操纵,而要适度引导,在引导的基础上,让学生共同参与整合。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不断的去实践,去总结,去反思,不断去学习新的理论,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这样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就不会再是一句空话,我深信,只要我们坚定一个目标,我们的课堂教学会迎来一个新的春天。